基于单元统整策略的语文作业路径探寻

□郑文庆

字数:1767 2023-08-27 版名:知行
  众所周知,传统的分课时作业往往呈现出零碎无序、盲目随意的状态,语文知识的联系往往遭到割裂,语文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往往缺乏系统性。新课标提出了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念,目的在于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单元统整的路径探寻,是教师在对新课标、统编版教科书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而进行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落实,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智能结构的完善和专业发展的持续。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为例,尝试谈谈如何进行单元统整,让语文作业步入绿色通道。
  以人文主题为基点
  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是统编版教科书的新尝试。人文主题的设置,让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或地域的作者独立写就的单篇选文,具有了思想内容之间的关联。本单元围绕“民风民俗”主题,选编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民风民俗”单元相当于一个“主题资源包”。因此作业设计时要树立单元统整意识,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还要达成文化教育目标。教学第一单元之前,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前置性作业:利用你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为新年设计一份漂亮的台历;了解除夕的来历,以及过年期间家乡的风俗,将初一至初五的饮食文化搜集整理,做一张春节的手抄报;作为一名小小观察员,观察了解身边那些在除夕夜坚守一线的劳动者们的年夜饭情况,设计一份采访问题单。
   以语文要素为支撑
  统编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体现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分清内容的主次”,另一个是“体会如何详写主要内容”。这是一个读写结合的单元,我们可以以语文要素为切入点,对导语、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单元习作等进行梳理、整合:《北京的春节》第1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腊八粥》第2题,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藏戏》导语: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习作《家乡的习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交流平台: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的时候,先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只有详略安排得当,主次才能分明,重点才能突出,也才能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这样的单元读写结合作业设计,以读促写,以写悟读,读写联动,有效地落实了语文要素。
  以作业类型为导向
  “双减”背景下的单元作业设计,要一改传统语文作业枯燥、单一的风格,主张作业编制要关照单元体系,趋向趣味化、生活化、思维化,让作业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价值。可设计情境型、说理型、实践型、拓展型、综合型、任务型作业,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活动内容,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和收获感,促进学生在充分内化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提高其语言建构水平。
  作业变革与创新是“双减”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变革育人方式的具体举措,也是连接教学教研与学业质量的重要“桥梁”,还是促进语文教育内涵发展与生态成长的重要支点。新课标下语文作业单元统整,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执行和评价的作业集合,以作业赋能学习,依据语文课程目标和部编教科书特点建构单元语文学习任务群,回归本源重构“作业链”,落实儿童主体性、语文实践性、学习生成性等,探索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单元作业设计遵循一致性、统整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则,具有“高结构”“强关联”和“共成长”的特质。学生在完成单元作业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作业固化的框架体系和碎片化的学习模式,以统整而非叠加的系统学习方式拓展原有知识框架,发展思维品质,完善情感价值,形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