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当做“活的教育”

——读《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教师读本)

字数:1644 2024-07-31 版名:悦读
  
□焦美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可分为三部分:A.死的教育;B.不死不活的教育;C.活的教育。”对于这三种教育,先生说:死的教育,我们就索性把它埋下去,没有指望了!不死不活的教育,我们希望它渐渐地趋于活。活的教育,我们希望它更活!
  这段时间参加共读活动,共读书目是周洪宇教授编著的《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教师读本)。读先生的作品,给我的触动很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以前也读过先生的书,不过有的地方读不太懂。这次读的是经过周洪宇教授选编的读本,周教授选了先生的精华作品,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在读到“活的教育”这个片段时,感触颇深。
  陶行知先生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什么是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比譬:花草到了春天受了春光、太阳光的同化和雨露的滋养,于是生长日速。活的教育,好比春光之下,受了滋养似的,也就能一天进步似一天。换言之,就是一天新似一天。
  在“活的教育”这个章节里,我读到了先生的因材施教: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还有一件最紧要的,就是:我们如果承认教育是活的,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需要的力量为转移。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力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力就小些。我们教育儿童,就能按他们需要的力量去做,不能拉得一样。我们教育儿童,就要顺导其能力去做。
  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老师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真正的实施起来却很难。特别是遇到天资钝点的孩子,许多老师把他们和天资高的孩子放在一个水平线上,教授的内容一样,提出的要求一样,对己对学生都带来了无尽的困扰。
  活的教育需要什么材料?
  第一,“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我们要想草木长得茂盛,就要天天去培植它,灌溉它;我们要想交结个很活泼的朋友,就要我们自己也是活泼的。学生向前进,教员也要向前进,都要一同并进。”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只有同时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第二,“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我们就比如拿一件花草来教授儿童,将这花草把它解剖开,研究其中的奥秘,看它是如何构造的。小孩子对于这事,觉得是很有趣味的。我们能以这种种东西去教他,不但能引起他活泼的精神,并且还可以引起他的快乐。我们讲活的教育,就要随时随地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才。”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积极挖掘教材里边“活的因素”,把枯燥的文字表达为一种活生生的、形象具体化的东西,把无声的变为有声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文字的内容变成能实际操作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接受。
  第三,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许多人可能会和我有同样的问题,书籍还有活的死的?先生给我们做了详尽的说明:“书籍也有死的有活的。怎样是活的书籍?我觉得书籍所记载的,无非是个人的思想和经验,那个人的思想、经验要是很高尚的,与人生很有关系的,那就可算是活的书籍。若是那著书的人思想、经验都没有什么价值,与人生没有关系,那就是死的书籍。”“活的教育要拿活的书籍去教。现在还有许多教员先生们,他对书籍还不十分注意。当他初当教员的时候,也还肯买一两本书看看,到了后来,他不但不买,连从前所有的几本书,都借给人去了。这样教员,教育界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他既不能多买书看,对于一切新知识,他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既不能有新的知识,那一定没有新的教材能供给学生,只是年年爬起来卖旧货。”先生的这些话说穿了现在学校一些教师的真实状况:不看书,不学习,不参加培训,靠吃老本来维持自己的教学生涯。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反思,在踏入教师这个行列前,许下的那些誓言,立下的那些志向,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做到了吗?还是渐行渐远?
  活的教育,简言之,就是指活的教师运用活的内容、活的方法、活的环境,培养活的学生的实践活动。读先生的“活的教育”,简洁的话语,简明的道理,却颇具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实践价值。先生的思想和经验就是我们教师需要学习的“活的书籍”,学习先生的教育思想,让我深深地明白,教师当做“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