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效果途径探索

□王敏辉

字数:1424 2024-08-04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尽可能接收到更多的知识,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必须创新,以期提高学生积极性
  上课时,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等教学方式渗透其中。结合学习的课文,创设与之相关或相近的课堂真实情境,进而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强化对内容的理解。如学习《骆驼祥子》时,教师可提前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课堂上再通过真实的演出,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把握主题;《皇帝的新装》学习时,通过角色扮演,让“演员”用心、用情体验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再分角色谈谈对人物性格的体会和理解,进而分析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良好的课堂气氛就有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也就水涨船高了。当然,分角色教学的方式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适合,也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但抓住初中生喜欢新事物的特点,会为学生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开拓新思维助一臂之力。
  二、专业素养不断上台阶是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
  1.要主动学习了解政策背景,不断地转变自我教育观念。
  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课堂上是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转变自我教育观念,通过主动学习、研究、培训转变观念,以便和学生同进步、同成长,助力于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师促进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
  语文老师具备扎实、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是第一位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摸索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时,能够从容应对。
  3.要充分重视团队之间的协作。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教师总体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先进”的帮助、长辈的提携和专家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与同行们分享教育故事、交流教育事件,用集体的智慧补齐教育教学中的短板。通过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等活动,汲取他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亮点和精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少成多,在集体和团队中取长补短。
  4.要坚持教学反思,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哪怕是一句话的瑕疵,都要认真做好自我反思,多问问自己“我为什么那么说”“是不是当时忘记了还是其他原因”,能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写下来更好;如出现更大的课堂失误,像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某某问题大多数学生难以回答、某一个或几个学生在课堂上捣乱等,这就需要老师深刻反思了。通过回忆学生课堂的表现,结合课后与学生谈话的内容和反应,分析教学效果和问题出现的根源,总结以后杜绝此种现象的办法。这样做,看起来很麻烦,但对促进自我发展、提升课堂效果还是大有好处的。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课堂实效落地生根
  语文教师要持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重点关注个体学生,引导他们的学习态度、价值情感等不断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辩论等。与此同时,教师持续了解学生当时的心理,快速灵活地指导自己之后的相关工作。同时,教师还应对重点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调动情绪,提升课堂效果。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不仅要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更要从自身深入考虑。要对自己的每一节课满意,需要教师将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作为手段、将提升专业素养作为重点、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作为补充,齐头并进、有效突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提高语文课堂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岐山县陕九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