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刘萍

字数:1542 2024-08-04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于各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下面我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创设阅读教学情境以及引导学生多元思考三个角度,基于“双减”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探讨。
  一、鼓励学生自学预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学预习,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教师应当明确告知学生自学预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自学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引起他们对这项任务的重视和兴趣,进而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准备预习学案,并设置一定的预习任务,如“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并鼓励学生以此为基础,自主进行阅读预习;在自学预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预习资源,如图书馆藏书、网络资料等,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有价值的辅助资料。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需求,还能够增强学生自主选择和决策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自学预习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讨论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有效阅读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在班级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精彩、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
  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为例,在进行本篇课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和阅读课文,并进行相应的批注,回答一些引导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等互联网资料,引导学生利用感官系统直观地感受到紫藤萝的样子,并且切实地体会到作者为什么将紫藤萝花比喻成“瀑布”。通过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可以积极调动多种感官的体验,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更好地感受到文本的精妙之处,提升自身的文学审美水平和阅读鉴赏、分析能力。
  三、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更快提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相讨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质疑的习惯。
  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如,教师可以提问:“你如何看待生物入侵的现象?”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组织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围绕“生物入侵可能带来哪些影响”展开讨论,并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思考和自主表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与语言运用的关系,并为之提供一些开放性的讨论和写作机会,引导学生针对阅读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切实提升其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引导学生多元思考等途径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