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微习作训练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田亚宏

字数:1529 2024-08-11 版名:教育理论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阅读是学生吸收素材、积累素材的过程,写作是学生输出自身知识与认知的过程。语文教材在统整性原则下,将习作与阅读之间的关联编排得更加紧密。但很多教师常常是教到习作板块才进行专门的习作训练。如单单依靠每册课本的八个单元习作资源,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微习作形式的训练,在把握契机、丰富形式、整合融通的基础上,将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我发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微习作训练,去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掌握语文要素,明确习作方向
  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就是关注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关注语文要素,开发整理微习作资源要以语文要素为前提。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在教学第一课《草原》至尾声时,我设置了这样的习作训练:生活中你也有与人惜别的经历吧!想象惜别的情境,和同学交流,并写下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与朋友亲人分别的场景,写真人真事表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写出依依惜别的画面。所以,课文中“微习作训练”与单元语文要素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为我们的习作训练层层铺垫。
   二、坚持微训练,逐步提能力
  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期训练。其实在每一篇课文里,都隐藏着微习作资源,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找呢?
  (1)关注课后习题。例如: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的课后习题:“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我’为什么拿到钱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学生学习了课文,理解母亲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工作,却依然毫不犹豫地用龟裂的手指掏出揉得皱皱的毛票让我买书,这些细节打动了作者,也打动了读者的心。所以“我”拿到钱鼻子一酸。因为此时的“我”被无私的母爱所打动。趁势推进,我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曾经被感动的一幕,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升华学生情感的同时,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2)关注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也为习作训练提供了素材。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中的内容:“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加点词语的共同点——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事物的特点,然后打开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学生只有在不同的语境中,不断地运用新开发的写作知识,这样才能在习作训练体系中实现知识向能力及素养的转化。
  (3)关注标点符号。五年级语文上册19课《父爱之舟》结尾处“……醒来,枕边一片湿”此处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作者在梦中还经历了哪些能表现父爱的故事,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4)课文留白,说话训练。课堂上,我们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常常设置一些说话训练。例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学完课文,相信你一定被五壮士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打动,那么,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呢?以此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
   三、单元习作训练,提升习作水平
  在“习作”板块教学之后,也可以进行“提升性训练”。在六下第二单元的“写作品梗概”训练之后,还可安排“为作品设计海报”“为作品写书评”“为作品写剧本”等训练,让学生继续以熟悉的作品为“母本”,对接学生的曾经习作经历和经验,尝试文体转换,来进一步“深化”和“活化”本单元的写作知识学习,为单元教材增加“附加值”。
  总之,只要我们将平日的微习作和单元习作训练相结合,并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大大提升,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省旬邑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