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带三”落实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邓文敏

字数:1304 2024-08-11 版名:知行
  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优质、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三新”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被动、低效的学习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何构建学生主动有效的学习模式,促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温儒敏教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极具洞察力的解决策略——“以一带三”落实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该策略强调以“语言运用”为核心,通过深入的语言实践活动,带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的全面提升。这一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向。
   语用为本,提升运用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敢于提出问题,深入讨论问题。借助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深度阅读和创意写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进而提升其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以经典课文《红楼梦》选段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品味曹雪芹独特的语言风格,感受其精湛的语言艺术。通过设计宝黛对话的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深入角色,真实体验文本语言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人物性格、情节设置、主题思想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激活思维,锻造高阶品质
  以鲁迅的《祝福》为例,这篇小说通过展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示了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摧残。在剖析这篇文章的思维素材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祥林嫂的命运是如何被封建礼教所禁锢的?鲁迅通过祥林嫂的形象,意在引发读者怎样的思考?在当今社会,是否仍存在类似祥林嫂命运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关注并改善这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精神。
   审美鉴赏,感受经典之美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意识地选择有深刻思想内涵、优美语言表达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要尽可能涵盖多种文学体裁,让学生感受不同体裁的美学特点。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感受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思考,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力。
   传承理解,增强文化认同
  高中语文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的重任。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对“文化传承”的渗透,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深刻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以《鸿门宴》教学为例,刘邦的谦逊谨慎、项羽的豪放自负,以及他们处理复杂局势时的不同策略,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谋略。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其背后文化内涵的同时,适当穿插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以一带三”是推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全面而有效发展的教学理念。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重要抓手,我们应当持续深化对这一理念的探索与实践,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