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醋文化博物馆

□唐红生

字数:1299 2024-08-14 版名:新知·博物

  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坐落于“中国醋都”——镇江。
  一进博物馆院内,即闻到弥漫在空气中丝丝缕缕的醋香。一排建筑高低错落,青砖黛瓦,典雅的马头墙,精致的木格花窗,连同曲折回廊,小桥流水,无不透出江南园林韵味。池中锦鲤自在游动,水榭“酉亭”“昔亭”精巧别致,二亭合在一起正是“醋”字。
  “九龙坛”矗立在中心位置,气势恢宏。坛高4.22米,最粗处直径2.22米,为我国最大的陶制醋坛,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天下第一醋坛”。近观,坛上祥云缭绕,九条龙体态矫健丰硕,雄劲有力,正昂首飞腾。
  进入醋史馆,中华民族3000多年食醋制作史一一呈现在眼前。醋的制作方法有数十种之多,北魏《齐民要术》就记载了24种。醋大部分是以粮食作为发酵原料,因原料及工艺不同,风味也各具特色,形成了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和保宁醋“四大名醋”。醋不仅是各大菜系中的调味品,还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载:醋能“消痢肿,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除中国醋外,馆内还展示了美国、日本、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数百个醋产品,让人大开眼界。
  仿上世纪70年代恒顺酱醋厂的大门出现在眼前,历史的印记一幕幕展现。恒顺字号由镇江丹徒人朱兆怀创立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 年),前身为“朱恒顺糟坊”。恒顺之名源自佛家《华严经》“恒顺众生”,意为永远顺随众生之善性所需。180多年来,一代代恒顺匠人保留了“制醋先制酒,二十一日由酒成醋”的古法酿醋工艺,很好地诠释了“醋”字由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独特的“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里为什么能产出好醋?博物馆给出了答案。镇江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清纯甘甜的水质资源。镇江香醋用料极其考究,选用优质糯米为酿造原料,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科学选育醋酸菌种,经过传统固态分层发酵和独具特色的炒米色工艺,经40多道工序,历时70多天精制而成。装坛后,经后熟陈酿,风吹日晒至少半年以上,达到自然浓缩、酯化增香的目的,才包装出厂。真可谓独具匠心啊!
  “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镇江这“三怪”广为流传。展柜中有一醋瓶,可有来头了。1981年,浙江陈女士在镇江火车站购买了一瓶金山牌镇江香醋,但一直没食用。2001年,她回赠给了恒顺醋业。当打开这瓶醋后,仍香气浓郁,经化验各项指标合格,并且氨基酸成分有很大提高,正印证了“香醋摆不坏”。其实,“三怪”中的肴肉、锅盖面都离不开醋,因为这醋酸而不涩、香而微甜,鲜香包裹舌尖的滋味是食物与醋的最佳搭配。
  酱者,百味之帅。来到酱园,可以看到恒顺经营酱的历史。伴随着食酱之风由宫廷到民间,“前店后作”式的酱园经营模式逐步形成。镇江自古交通便捷,商贸兴盛,餐饮文化发达。特别是民国时期成为江苏省会后,各大酱园遍布城内大街小巷。这一阶段,与时俱进的恒顺酱园率先进行酱油、酱菜、酱料等系列调味品生产销售,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江南酱园的杰出代表。
  “醋坊”上有一副楹联:恒产恒心恒发展,顺情顺理顺财源。一代代恒顺人秉持“恒顺”理念,以“恒顺众生”的博大情怀,在传承中革新,在发展中壮大,已生产出香醋、酱油、酱菜、料酒等近200个品种,畅销海内外,香飘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