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林则徐纪念馆

□韩 峰

字数:1321 2024-08-14 版名:新知·博物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16号,门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禁毒教育示范基地等十几张名片,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纪念馆前身为林则徐后裔及乡人为纪念他而修建的,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文忠系咸丰皇帝所赐林则徐谥号)。祠前临街的屏墙两侧的石拱门额上,分别书“中兴宗衮”“左海伟人”,表达着后人对林则徐的崇拜和赞扬。屏墙壁上,虎门销烟图的浮雕气势非凡,再现当年林则徐的英勇壮举。颇具福建特色的牌楼状正门雄伟挺拔,层层翘角飞檐使我联想到鲲鹏展翅。高高的拱门上方,内嵌的横额上书:“林文忠公祠”,给人庄重之感,令人肃然起敬。
  步入仪门,两侧回廊陈列有20多面执事牌。过仪门,一棵硕大的巨伞般的古榕树苍劲葱郁,遮天蔽日。古榕绿荫下御碑亭两侧的亭柱上,镌刻着林则徐流传千古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林则徐史绩展厅,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图文资料,声光电现代科技与传统泥塑、彩绘等相结合的场景还原,即刻便将我带入了林则徐所处的那个时代,带入了他宦海浮沉40余年的风风雨雨中。
  林则徐出生于福建县侯官(今福建福州)一个家道中落的贫寒家庭。嘉庆十六年(1811年),两次落第的林则徐坚持科考,终于考中进士,历任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在江苏按察使任上,他整顿吏治,明查暗访,使江苏的积案很快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被称颂为“林青天”。当他发现鸦片毒害江苏,风气败坏时,果断下令禁烟,让人们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
  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抵达广州后,他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他深入调查研究,很快掌握了广东沿海鸦片烟贩猖狂走私及各家烟馆方方面面的情况,并果断采取措施,收缴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以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海水浸化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浸泡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多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此举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也凸显了林则徐忠君报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炮台火药缸”就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口在鸦片战争期间为抗击英国侵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火药缸,高36.5cm,口径28cm,重约8kg,口沿多处磕口,缸体遗留的伤痕累累的战争痕迹,无声地见证着那段历史,见证了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的壮举,也见证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林则徐忠心报国,但也曾在朝廷昏庸和投降派的诬陷中,被革职或被贬至荒远之地。然而,无论顺风顺水还是逆风千里,他都忧国忧民,忍辱负重,矢志不渝,是我们敬仰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