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合力,慧筑儿童学习新样态

□李勤

字数:1368 2024-08-14 版名:共话“双减”
  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政策,意义就在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每一个儿童蕴藏着生长的能量,以儿童所需、家长所盼“双主体”为基础,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一种新型伙伴关系,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功效,凝聚多方育人合力,共同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全环境育人的新样态。
  共建教育场域,实现家长与教师的双向奔赴。“双减”政策能否落地,关键在家长。孩子的教育始于父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原生态环境。在教育的征途上,家长常会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对学校教育不满足,不断给孩子加课、加作业,用力过猛而适得其反。为此,学校更需要以开放的姿态推进学校教育发展。
  每学期,校方可以邀请家长,以多重身份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当他们是学校的督学时,在巡视校园中,既能看见学校教育的闪光点,又能为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当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时,可以走进教室观摩教师教学,看到孩子上课的状态,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当他们是师者身份时,站在讲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领域优势,用自己的人生阅历、特长,为孩子们打开探索未来之门;当他们是孩子游戏伙伴时,在游戏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就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同频共振。“五育并举”的意义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品德的培养、身体的锻炼、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劳动习惯的养成。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联盟,城市名校拥有的德教双馨的优秀教师走进乡村课堂,农村学校拥有的广袤田地成为城市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城乡师生在相互学习、交流、实践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搭建成长平台。两校教师的轮岗交流、在线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主题教研等方式,构建教师专业整体提升,助力“双减”落地。
  共育教育文化,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聚势赋能。社区参与学校、家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社区多元化功能、创新育人机制、协同多方力量,打造一个综合育人的新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实践机会;结合学校育人目标,拓展社区文化育人功能,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归属感;不定期开展家长主题沙龙活动,了解家长的需求,有效落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学校教师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针对学生需求进行学习辅导,解答家长的困惑,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感,为家长提供专业教育指导,和社区实现无缝衔接,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开发学校周边社会资源学习圈。漫步校外图书馆,感受智慧阅读新体验;走进法院,沉浸式体验法律的力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不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校内学习资源与校外学习资源搭建深度合作的桥梁,不断发掘学生的潜能,尽展所长。
  共创教育未来,实现共性与个性的适切发展。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引进校外优质课程,如科学、艺术、体育、传统文化,在支持每一个儿童实现共性发展的同时获得个性化成长,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以跨界和融合的课程设计,多彩的课堂学习,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体验学习的乐趣,满足学生、家长的多元需求,为学生个体生命成长赋能。
  “双减”不是口号,更不能流于形式,需要校、家、社之间架起互通桥梁,不断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共筑教育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