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王 静

字数:1593 2024-08-18 版名:教育理论
  据2023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1550.56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亲子分离的特殊状况,其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把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治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基于此,笔者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以一线农村教师的亲身经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探索信息技术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效应用途径,形成一套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策略,试图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
   一、建立成长档案
  为了更加真实、科学地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数据,我们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了《阳光成长档案》,全面真实地记录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每日情绪表,对他们情绪变化进行数据分析,进而为进行心理疏导、情绪安抚、活动帮扶提供数据。
  二、建立工作群
  为了方便随时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及时分享教育经验,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微信群,随时接收各种问题、意见和信息。
   三、网络云课堂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网络心理课堂”,是将信息化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的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它是以教育信息化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崭新的心理教育形式。它的私密性、保密性受到学生的认可。当孩子们遇到心理障碍、交际困难时可以“匿名”咨询,个人隐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另外网络心理课堂中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主动、自觉地获取到知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巧用微课助力学习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对于教育信息化“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应用理念打开了我们帮扶留守儿童学业的融合点。我们将知识点录制成微课、数字故事提供给留守儿童进行再学习,同时鼓励老师对于一些孩子通过微课学习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线上的辅导。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境化、半结构化等特点。它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营造轻松、优雅的氛围,促进右脑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从实践结果我们发现应用微课辅助学习的留守儿童的学科成绩平均提升8-15分,其次写作能力、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提高。
  五、家校合力护航健康
  数字中国的发展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都得以体现。我们也利用各种轻量化的信息技术与在外打工的家长进行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1.利用轻量化信息技术中的各种APP建立“家校共育群”家校合作的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心理辅导活动时间与家长在QQ、微信、钉钉等APP交流,增进亲情,缓解他们的思念之情,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2.我们让家长利用自媒体设备拍摄自己工作、奋斗的场景,从而让留守儿童了解父母的工作,拉近彼此距离。
  3.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每月定时开展“我与爸爸/妈妈的五分钟”连线活动,为孩子和家长提供相聚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平台进行语音和视频聊天。孩子们的心灵会得到慰藉,进行和谐亲子关系的建构。
  4.使用“班级小管家”APP对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与家长共享实时数据,让家长对孩子多一份了解,从而化解“无话可说”的尴尬亲子关系,更好地融入彼此生活。
  六、开展系列帮扶活动
  开展“真情暖童心相伴护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等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和沟通。这些经验和技能对孩子未来的社交和职业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化进程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存在是短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积极与各有关方面相互协力,为留守儿童构筑起更为完善的帮扶机制,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三原县陵前镇马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