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陈秀娟

字数:1481 2024-08-18 版名:教育理论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构建思维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在新课标导向下,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沉浸在书香世界里,更容易被书香气息所感染,能够缜密地思考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构建清晰的思维,既优化了原有的阅读教学策略,也丰富了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潜移默化中凸显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挑选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书籍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文学知识建构、阅读习惯养成和阅读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但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学习中的一些理论和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认知。基于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在书籍选取方面,应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心理,对于性格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以童话类和故事绘本为主,对于高年级学生,以小说、科幻、故事性强的书籍为主,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从内心深处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潜能。比如教学二年级《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本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寻叶子神奇的旅行,从中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此产生对生命的敬畏。
  二、加强阅读技巧指导,增进学生阅读情感体验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防止学生囫囵吞枣。在阅读技巧上,一是浏览。每次拿到书先不要急于阅读正文,应仔细观察书籍的书名、封面、版权页、序言、目录等信息,让学生了解内容轮廓,明白作品的创作背景,从中了解他人对书籍的评价,为自己阅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以便阅读起来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阅读。先进行速读,对阅读对象形成概括性了解,将其中不易理解的章节和不懂的字词标注出来,在细读过程中查阅工具、深度探究,了解作品的写作风格及语言特色。三是摘抄。常言道“好记忆不如烂笔头”,阅读和写作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阅读过程也是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美句优词摘抄下来,为写作素材夯实根基。在整本书阅读完后,用读后感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四是精心指导。对于资质较差的学生,给予单独指导,以此形成积极的阅读心态,实现后续的阅读价值;针对资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从阅读的价值出发指导组织小组合作阅读,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加强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有序开展。
   三、深度思维,让整本书阅读真正发生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流于表面,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过目就忘的现象依然存在。笔者认为,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将学生始终放在“分析、评价、创造”的深度思维中,才能让整本书阅读真正落地生根。一是预测激趣,让思维引领阅读。在教学中,让学生探寻一本好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关键,这样才能引导孩子们从“怕读”转向“想读”,让阅读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情境思考,用思维助推阅读。一整本厚厚的课外读物对小学生来说,既没有动态的吸引,又没有声音的诱惑,枯燥的文字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画面、生活、情感、文字交相辉映,这样学生的思绪会被点燃和激活,其思维就会悄无声息地向深处延伸。
  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锻炼其自主阅读意识和情感理解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对于语文教师,要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教育方案,挖掘整本书阅读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多讨论、多思考,更好地感受阅读的魅力与实践价值,逐渐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阅读体系。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