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乐说”

□解巧玲

字数:1539 2024-08-18 版名:教育理论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少,阅读面窄,词汇不够丰富,说话结构简单,往往语句欠完整,课堂羞于开口,使得高效课堂难以有效形成。对此,笔者尝试从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到最后能表达一段意思连贯的语句。反反复复,做了诸多尝试,收效颇好。
  一、精心提问,创设“乐说”语境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且胆小、害羞,没有大胆说话的习惯,有些学生在老师或他人面前不敢开口说话,语言梗塞;有些在说话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造机会,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激发他们的说话热情。如,我问:“小朋友,今天你是怎样来上学的?心里高兴吗?”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说:“我吃过早饭,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高高兴兴地来上学。”“我背着书包,走着唱着,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学校。”再如:刚开学时,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家里有几口人?都是谁?干什么的?学生兴趣倍增,发言十分积极。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又让同学之间互相认识,增进了解,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尽快熟悉起来,交到自己的好朋友。
  二、走进生活,构建“乐说”情境
  形象直观的事物最容易使儿童接受。在说话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实际生活进行说话教学。比如,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秋天》时,我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秋天,观察后再让学生到课堂上说一说。课堂上,学生有的说:“秋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黄了。”有的说:“秋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凉快。”还有的说:“秋天到了,果园一串串的葡萄,好像一颗颗紫色的珍珠。”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多了,亲身感受多了,说话的能力相应也得到了提高。此外,我还让学生观察书包、课桌、文具盒等直观事物练习说话,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乐于表达的好习惯。
  三、借助插图,营造“乐说”情境
  课堂教学中,分析课文要让学生多观察插图,然后借助插图把观察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教学《文具的家》一文时,教师问:“图上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样?”有学生看图后说:“有妈妈、贝贝,他们在争论什么,贝贝两手一摊,瞪大眼睛……”我表扬他观察仔细、说得对,但马上话锋一转:“这些动作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马上有学生说:“贝贝吃惊、生气的样子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说到贝贝的神态,学生观察得更仔细,说得更起劲了:“贝贝还瞪着一双大眼睛,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学生一个个畅所欲言。小学生开始看图说话时,往往词不达意,甚至语无伦次,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多一分耐心,少一点批评;多一些激励,少一点指责,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让他们增强信心,敢于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提供平台,设计“乐说”环境
  开展小竞赛,选取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符合儿童口语交际的情境,是引起学生说话的又一有效方式。在一节说话课上,我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巧手做一项小制作,形式不限。他们有的用橡皮泥捏小鸡、小狗等各种动物,有的用纸折叠小船、手枪、五角星,有的画出了小树、小花、小房子……制作内容不拘一格,各有千秋,真是琳琅满目。赛后,他们各自拿着精心制作的作品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一位学生说:“我折的是一艘小船。我先找到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起来,然后把对折的部分再对折,最后左边一拉,右边一拉,就是小船。”我也不失时机地说:“孩子们,你们看,一艘漂亮的小船做好了,多精致呀!长大了,你们要当一名勇敢的舵手,在生活里乘风破浪。”孩子们顿时兴趣大增,跃跃欲试。
  总之,经过反复尝试,这样的教学发展了小学生的思维,既增长了知识,也活跃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由羞于启齿到畅所欲言,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陵区揉谷镇新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