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儿童什么样的教育

——读《周国平论教育》

字数:1438 2024-08-21 版名:悦读

   □王晓芬
  最近读了《周国平论教育》,在朴素却富含哲理的文字中,我受益颇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不禁掩卷而思: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给儿童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要回归常识
  本书第一辑《教育的理念》重申了许多朴素的教育原则,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第一篇《教育的七条箴言》是教育家、哲学家杜威、卢梭、罗素等人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师生平等、尊重儿童、注重学法、自我教育等教育原则。书中谈到教育应该是生命教育、智力教育、灵魂教育。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成为热爱人生的人,同时也是善良的人。智力教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发展,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灵魂教育可以分为美育和德育,美育的目标是造就丰富的灵魂,德育的目标是造就高贵的灵魂。总之,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
  无功利化的阅读
  如何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周国平强调要“读书”。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周国平在第二辑许多篇目中都有阐述。他说要读经典。
  从孩子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但是这就是孩子应该读还是不应该读的理由吗?不,绝不是。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具有人文素养的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人生,从有用中甄别善恶,辨别正义与非正义,分辨高尚与丑恶,可以培养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精神力量更强大的积极向上的孩子。这才是孩子能否真正获得幸福和快乐的前提,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的保障。这才是真正被魔法点中的孩子。如果仅仅为了学习优秀、写作文得高分之类的,那魔法也太廉价、太功利了。大量阅读的孩子,即便是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因贫困而中断了学业,也不能阻止他未来成功的脚步。阅读本质上是“精神的漫游”,是“自我发现与自我成长”。
  幸福的童年是一生最好的治愈
  周国平说,在女儿的教育上,他一直是一个很放得开的父亲。只把注意力放在她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上,从来不强加给她父亲的要求,他就做一件事——陪着女儿一起玩。
  不爱孩子的父母少之又少,然而,怎样才是真正爱孩子,却值得商榷。现在一般的做法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学习上步步紧逼,精神上缺乏沟通。在作者看来,这样做非但不是对孩子的爱护,反而是对他们的伤害。真正爱孩子的人,为了给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会努力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
  具体怎么做?书中分享了三条经验:首先,乐于抽出时间与低龄儿童游戏,共话闲话,共度欢乐时光,使低龄儿童在生活中时常能享受到亲情的滋润。其次,要想方设法破除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让儿童的身心都能有健康成长的保证。其三,重视培养儿童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为他们准备一个现成的将来,而是为了让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既要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又要承受一定的生活磨难。这样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的培养,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
  温暖的家会让人感受到这世界的善意,而冷漠的家则让心结上无法消融的寒冰。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更归于土地。”多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多陪伴孩子,为孩子生命成长提供蓬勃生长的环境。
  读周国平的教育论著,让我对日常忙碌的教育工作有了驻足反思的机会,让我在纷繁的教育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最真诚的情怀,去做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