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育功能,让博物馆给青少年更多文化滋养

□沈 峰

字数:1001 2024-08-21 版名:声音
  7月19日晚,广东省雷州市博物馆与雷州市雷州民俗研究会等举办的“博物馆之夜”活动落幕。从陶瓷技艺的亲手体验,到文物故事的深情讲述,再到集章打卡的趣味互动,以及创意满满的文化集市,每一个环节都让人流连忘返。(7月21日《湛江日报》)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藏品的存放处,也是文化教育场所。“双减”背景下,雷州市博物馆举办“博物馆之夜”等活动,展示雷州传统文化和丰富历史资源,吸引青少年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青少年学生在博物馆“寻宝”,开阔了视野,收获了成长,值得推崇。
  博物馆界有句名言:“博物馆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雷州博物馆举办“博物馆之夜”活动,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儿童来打卡,无疑让博物馆成了学生“第二课堂”。特别是,雷州博物馆依托展览,通过“展品解读+动手实践”结合的模式,增加趣味性,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激发了创造力。孩子们在陶瓷技艺的亲身体验过程中,不仅学习了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的重要性。
  博物馆“牵手”青少年教育,对开展学生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提升青少年的美学及文化科学素质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要让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深度融合,还应该是常态化教育。正如此前,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各地博物馆要坚持“展教并重”,强调要把利用博物馆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摆在工作重要位置,要对各类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严格把关,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确保活动教育性和公益性。
  博物致知,以文育人。博物馆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是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促进科研、培育精神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而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尤其重要。1905年,张謇在创办南通博物苑时就提出了“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宗旨,主张博物馆和图书馆一样都是学校教育的后盾,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所以,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我们必须要写好的一篇大文章。
  总之,博物馆要主动与青少年教育“牵手”。要注重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休息日等时段,组织、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展学习。各地文物部门和博物馆要加强馆内教育项目和“博物馆进校园”项目的设计研发和组织实施,有效衔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需求,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青少年得到更丰富更持久的文化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