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刘国平

字数:1579 2024-09-01 版名:教育理论
  经过改革探索,各界对“高效课堂”已基本达成一个共识: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综合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高效率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个人回报和社会回报。这一目标的实现,教育信息技术能起到强大的拓展和支撑功能。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1.尊重知识本身的系统意义,尊重学生的成长历史及知识结构,尊重学生的当前兴趣和发展期待,是务实预设的基本前提。备课前吃透目标,备课时吃透教材,授课时注重生成,授课后深刻反思,基本就能做到备课求实。适当将相关的助读资料通过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可使课堂与课外相互补充,课本与生活相互印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预设要避免教师表演,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点进行预设。把课堂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让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可将课堂教学通过录音或者录视频,反复研磨教学过程,对教学环节、教学节奏等进行校正,激发智慧火花。
  二、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文本内容、教学时间、学生学情、老师风格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教学时,要广泛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教具可以让音画文巧妙结合,我们准确精彩的演示不仅能促进课堂高效,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媒体。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这就是一节高效成功的课。当代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有特长,在学生展示交流环节、概括总结环节、反思质疑环节,可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教育信息技术多样展示,这种精彩纷呈的展示让课堂气氛很活跃。
  3.活泼的教学渠道。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如今,慕课、微课、直播课、网络平台引导等,使得教育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契合度更加密切,效能更加明显。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升语言运用、思维习惯、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
  三、评价求“真”——客观、激励,准确运用
  近年来,各种阅卷系统如雨后春笋,在教学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七天网络”“智学网”“博乐学”等对模考、质量检测进行精准分析,既避免把全体学生学习成绩曝光在所有师生和家长眼皮下,又能让老师、家长和学生全面准确了解学情,以便调整教与学的进度和模式。微信班级群里腾讯文档制作的调查表、小程序、“AI班级管理中的作文批改”,学生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矢量统计和研究,能帮助师生及时调整评价定位和策略。
   四、课外求“趣”——阅读、实践,相得益彰
  课本知识课堂化,课外学习趣味化势在必行。教师要从共性和封闭逐渐转变为个性和开放。
  1.老师把教材里综合性学习活动或者相关文章这个母课题,分成若干子课题,或者学生自己制订活动主题,安排阶段活动目标和课题用来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每周对自己小组和个人的活动情况进行个性化集中展示,展示形式最多的就是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制作的PPT等。
  2.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在线阅读名著、观看《汉字听写大赛》《我的一本课外书》《今日关注》《探索发现》等节目;可以倡导学生参与旅游、社区服务、种植采摘等活动,用图片和视频记录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班级周记大比拼、电子手抄报、有声故事会等形式增强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培养语文素养。
  3.教师有意识地把与学生的谈话及学生与学生的谈话引入到时下的热点焦点,由强迫性的学带动到激趣性的用,把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进行双向互动辐射,促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寻求对课外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高效是教学工作永恒的话题,广大教师能本着做“四有”好教师的初心,穿针引线,就能让语文教学改革水到渠成,波光潋滟。
  (作者单位:陕西省千阳县红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