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算思维为核心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董强强
字数:1522
2024-11-10
版名:教育理论
计算思维主要指的是以计算机为媒介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一种思维模式,与数学思维相比较,其具有更加明显的抽象性和灵活性,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制订科学、合理、可落实的教学目标,并依托课堂教学将计算思维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应用实际案例,强化学生计算思维
高中信息技术学习难度较高,在课本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以包含计算思维的问题作为基本切入点,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打消内心的恐惧和抵触,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对自身专业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例如,在学习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时,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第一,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部分研究领域,并能够了解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通过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技术,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如:当我们去国外旅行但是语言不通时,想要同外国人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就可以借助“讯飞听见”这一软件,利用这个软件能够将中文以文字的形式翻译成英文,而这背后的原理就是自然语言处理;很多历史人物只存在于历史课本的肖像当中,当我们想要一睹真容,看看他们说话的样子时就需要将图片变“活”,使其成为能动的视频,而这之所以能够实现就是因为计算机学习的结果。
二、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它没有立足于学生实际状况,既没有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性化差异,又无法切实做到满足学生具体学习需求。而分层教学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征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此保证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与成长,从而实现对学生计算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时,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第一,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数据科学的含义,体验大数据对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感受大数据的价值;第二,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实践操作,感受大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三,认识大数据安全问题,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对不同基础学生的培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第一小组为基础较弱且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教师为这类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为自行上网或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以下问题的答案:什么是数据科学?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的特征以及包含的范围?第二小组的学生为基础一般但具有较强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可设置较难的学习任务:当前大数据面临的安全问题有哪些?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第三小组的学生为基础好且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设置难度更高的学习任务:通行大数据行程卡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大数据的采集是如何实现的,又是如何储存和运输的?
综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成绩的高低已经不是唯一重要的衡量标准与教学目的,其最终是为了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计算思维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并挖掘学科内涵,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