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园本课程主导园家社协同育人
—— 以安康高新区第九幼儿园“小自然、微社会”园本课程建设为例
字数:1540
2024-11-10
版名:教育理论
□张慧文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安康高新区第九幼儿园在建设“小自然、微社会”园本课程过程中,突出发展性、动态化,通过与家庭、社会的共建共享,主导园家社协同育人。
一、幼儿园带动家庭,建设校园文化引领下的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建设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园为基础、以幼儿园为主体的课程建设活动,其园本化的特点决定了这项建设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课程与校园文化对接,要充分分析校园文化主旨的顶层设计,以精神符号折射为园本课程建设方向。以我园“究源”校园文化主旨为例,从字面上凸显“培育探索研究创新的新时代儿童”的培育目标。我们为幼儿园命名“九幼城”,提出包括环境布局、材料投放、方案设计等在内的“共建九幼城”园本课程建设理念。
二、聚焦关键节点,三方协同共同参与园本课程建设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把“品德启蒙”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重视传统文化在家园共育中的巨大能量。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把握传统节日活动契机,链接式开展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参与的课程建设。以园本课程单元主题“2024中国龙”为例:我们在“开学第一课”邀请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舞龙队”,为幼儿表演舞龙;课程审议后,各班级在“龙抬头”节日前开展了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节日当天,家长再度走进幼儿园,和幼儿舞动的“小龙”亲切互动,展现出别样节日氛围,为园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提供了有效支持。
三、教师联动家长,动态评估幼儿学习发展
幼儿成长档案评价作为一种幼儿成长阶段性、过程性的、总结性的评价方法,是动态而立体的,体现幼儿个体独特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一本高质量的幼儿成长档案,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更为幼儿的童年留下珍贵的纪念,值得家庭收藏。建立“共性+特色”的课程建设思路,通过一本“大相册”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与家长联系使其知晓课程实施情况。家长从游戏中看到儿童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增强;从故事中理解孩子,转变育儿观念。
四、办好家长学校,反馈课程建设成果指导家庭教育
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幼儿园的重要职责,通过家长学校反馈园本课程建设成果,家园同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共同担负起幼儿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比如家长学校《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专题中,引导家长站在幼儿的角度,探讨幼儿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总结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定期邀请法治副校长、各行各业的家长、小学教师、社区卫生院医生入园开展家长学校补充指导和家长助教、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拓展三方协同平台,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丰富社会实践,园家社协同形成活动时空定式
建设“小自然、微社会”园本课程,最终要走向“大自然、大社会”。我们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风险评估,由园级家长委员会和幼儿园共同筹划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资源清单。以我园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形成了每学年年级组至少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小班利用周末时间亲子活动、中大班在周内由园方组织家长志愿者协同的时空定式,从园内的“小自然、微社会”走向“大自然、大社会”,着力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园本课程建设主导三方协同育人,三方形成教育共识为幼儿园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提升保教质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以建设“小自然、微社会”园本课程为例,通过扎实的园本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园家社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不断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责任。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高新区第九幼儿园)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安康高新区第九幼儿园在建设“小自然、微社会”园本课程过程中,突出发展性、动态化,通过与家庭、社会的共建共享,主导园家社协同育人。
一、幼儿园带动家庭,建设校园文化引领下的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建设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园为基础、以幼儿园为主体的课程建设活动,其园本化的特点决定了这项建设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课程与校园文化对接,要充分分析校园文化主旨的顶层设计,以精神符号折射为园本课程建设方向。以我园“究源”校园文化主旨为例,从字面上凸显“培育探索研究创新的新时代儿童”的培育目标。我们为幼儿园命名“九幼城”,提出包括环境布局、材料投放、方案设计等在内的“共建九幼城”园本课程建设理念。
二、聚焦关键节点,三方协同共同参与园本课程建设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把“品德启蒙”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重视传统文化在家园共育中的巨大能量。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把握传统节日活动契机,链接式开展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参与的课程建设。以园本课程单元主题“2024中国龙”为例:我们在“开学第一课”邀请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舞龙队”,为幼儿表演舞龙;课程审议后,各班级在“龙抬头”节日前开展了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节日当天,家长再度走进幼儿园,和幼儿舞动的“小龙”亲切互动,展现出别样节日氛围,为园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提供了有效支持。
三、教师联动家长,动态评估幼儿学习发展
幼儿成长档案评价作为一种幼儿成长阶段性、过程性的、总结性的评价方法,是动态而立体的,体现幼儿个体独特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一本高质量的幼儿成长档案,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更为幼儿的童年留下珍贵的纪念,值得家庭收藏。建立“共性+特色”的课程建设思路,通过一本“大相册”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与家长联系使其知晓课程实施情况。家长从游戏中看到儿童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增强;从故事中理解孩子,转变育儿观念。
四、办好家长学校,反馈课程建设成果指导家庭教育
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幼儿园的重要职责,通过家长学校反馈园本课程建设成果,家园同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共同担负起幼儿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比如家长学校《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专题中,引导家长站在幼儿的角度,探讨幼儿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总结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定期邀请法治副校长、各行各业的家长、小学教师、社区卫生院医生入园开展家长学校补充指导和家长助教、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拓展三方协同平台,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丰富社会实践,园家社协同形成活动时空定式
建设“小自然、微社会”园本课程,最终要走向“大自然、大社会”。我们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风险评估,由园级家长委员会和幼儿园共同筹划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资源清单。以我园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形成了每学年年级组至少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小班利用周末时间亲子活动、中大班在周内由园方组织家长志愿者协同的时空定式,从园内的“小自然、微社会”走向“大自然、大社会”,着力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园本课程建设主导三方协同育人,三方形成教育共识为幼儿园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提升保教质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以建设“小自然、微社会”园本课程为例,通过扎实的园本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园家社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不断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责任。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高新区第九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