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联体”建设,凝心聚力携手共筑教育梦

□胡建兵

字数:1399 2024-11-13 版名:声音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工作方案》,提出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11月2日光明网)

  “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其内涵是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为学生参与文体艺术活动、劳动和科学教育、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办好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才能实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目标。推动“教联体”建设,必须要凝聚各主体协同育人共识,促进各主体协同发力、同向同行。地方教育部门要针对区域内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堵点、机制难点和关注热点,协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规章,健全支撑系统,给予资源支持。通过推动家校社协同联动,构建有效的协同育人全链条机制。
  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健康成长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教联体”建设,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必须以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出发点,从社会发展大环境中去探寻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可行策略,集中发力、精准发力,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护航。
  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将“教联体”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学校因地制宜建立“教联体”,围绕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时间轴和空间轴,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条件保障,引导各主体在明确职责任务的基础上凝聚形成更有效的协同育人合力。促进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学校、家庭之间的共同参与、平等合作。唯其如此,才能实现更多的组合效应、叠加效应。
  “教联体”全面集成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各方主体和各类资源,健全优化思政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推进路径。要通过全面摸底,对照突出问题设计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让社会各类育人资源有效服务于学校育人。可统筹社区资源,将社区治理中的成熟经验融入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开展参与性、体验性较强的协同育人实践活动和精准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行动,弘扬好家风、好家规、好家教,构建儿童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新时代学生呈现出了一些突出问题,如空心病、焦虑抑郁、创新能力不足、体质下降等。应找准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做到集中发力。各地可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机理,从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出发,跳出教育领域,从社会发展大环境中去探寻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可行策略。引导家庭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鼓励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管理,指导家长支持学校教育,激发家长参与的意愿和潜能。
  攥指成拳,合力致远。建好“教联体”,关键在于“联”。管好“教联体”,重在机制创新。用好“教联体”,还需注重实效,解决实际问题。“教联体”的建设和管理要以“建”为基础,以“管”为保障,以“用”为目的,确保“教联体”不仅能够建立起来,更能够运转起来,各地要以“教联体”为抓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