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让“黑话烂梗”变为教育良机

□许朝军

字数:1170 2024-11-13 版名:声音
  曾几何时,一些网络黑话成了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挂在嘴上的常用语,有人甚至把这些“梗”带进了学校、写进了作业。(11月6日《法治日报》)

  “黑话烂梗”入侵校园现象确实越来越普遍。据记者采访发现,这种玩“梗”行为在中小学生之间十分寻常,他们会在日常交流时频繁用网络黑话、谐音“梗”等。有受访教师反映,一些原本应严肃对待或有正向指代意义的词汇,却成了学生间骂人的话,“这不应看作单纯地开玩笑,应该引起重视”。
  “黑话烂梗”入侵校园,最明显的负面影响就是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影响汉语言文字的正常推广和科学表达。更进一步来讲,不少“黑话烂梗”入侵校园并流行于学生日常交际和书面表达,更容易让模仿力强、辨别力低的中小学生群体沉湎于不规范语言表达语境,长此以往导致用词用字不规范,一些内容低俗、内容异于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导向的“黑话烂梗”,更会影响中小学生的价值判断、道德认知、思维发展以及品格养成。一些恶意嘲讽、辱骂歧视、低级恶俗内容的“烂梗”,更会污染语言环境、导致暴力冲突和校园语言欺凌等,后患甚重。
  中小学生不分场合的玩“梗”行为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要求规范校园用字,引导师生在正式写作和公共场合中避免不当使用“谐音字”。此前,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对于“黑话烂梗”入侵校园而言,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及时的治理防范,更要正确面对现实,采取得力干预引导措施,把“黑话烂梗”转化为教育良机和育人契机。
  让“黑话烂梗”转化为育人良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正面教育引领功能,让青少年学生远离。通过教育引导,让青少年学生知道“黑话烂梗”的“负面”危害。学校可以通过评选“校园黑梗”“不文明语言”等活动,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对比中辨别美丑,在传承经典中知道是非,在运用规范化语言文字中体验正能量的魅力,认清“黑话烂梗”的粗鄙低俗与不文明,知其害才能远其鄙,这是从源头上杜绝“黑话烂梗”的基础和关键。
  另一方面,更需要合理干预引导给力。从社会角度而言,净化语言文字使用环境,从严打击治理非法不规范语言文字使用行为,清朗网络空间和影视剧作品内容,形成全社会向“黑话烂梗”说“不”的氛围,是阻断“黑话烂梗”入侵校园的科学支撑。强化家校合作,让家长与学校一起,高度关注“黑话烂梗”青少年交际和文化交流成长环境,自觉拒绝“家庭烂梗语言”,自觉监管好孩子的网络虚拟表达行为,有意识通过亲子沟通、家校沟通等方式,形成教育引导孩子科学使用规范文字语言的家庭交流氛围和成长氛围,对于孩子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而言,也是最及时而必要的教育引导,“黑话烂梗”丑陋低俗的面孔,反而会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警示育人良机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