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两年下降86万,是对“教育失配”的理性纠偏
□王红峰
字数:1155
2024-12-04
版名:声音
11月21日,教育部公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减少50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86万人。考研报名人数已连续两年下降。(11月25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九派新闻)
近年来,“招博士当中小学教师”“名校毕业卷香烟”“招护士要博士研究生”“北大博士当城管”等新闻时见报端……几乎每一个跟教育与职业相关的热点话题,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失配问题。教育失配,主要反映个人实际教育程度超过其工作岗位所需教育水平的现象,也被称为过度教育或教育错配。这种现象反映在就业现实中就是,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无法找到合适岗位,不得不接受教育水平需求较低的职业岗位。而匹配职业教育的工种,却充斥着硕博士生,很多技术工人被一种单向度的学历指标筛出了工厂流水线,这也对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进程,教育失配现象已经在劳动力市场中屡见不鲜。新近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大约35%的劳动者发生了教育失配。如让博士毕业生去当中小学教师,名校毕业生抢着上卷烟流水线打包装,招护士要博士研究生,其实就是在过度消费教育。
研究表明,过度教育的毕业生通常会遭受显著的“工资惩罚”,即相比教育水平和工作相匹配的人,工资水平较低。这种心理落差会导致员工感到“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加剧失望感和挫败感,降低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其实,教育失配不但会影响个体的教育回报和生活际遇,也会对企事业单位及国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亟须综合施策予以解决。
首先,高校应在加强实习保就业上下功夫。教育质量低下可能是过度教育的罪魁祸首。美国学者西歇尔曼认为,过度教育是为了弥补在劳动力市场中较少的工作经历。个体面临诸如能力、岗位培训和工作经验等其他人力资本欠缺时,将不得不选择过度教育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或者说选择过度教育是为了获得工作经验和岗位培训的机会,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此,要从教育制度的层面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通过加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来弥补工作经验上的不足。学校还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指导与咨询服务,以消除学生与就业市场的就业信息不对称,让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教育适度的工作。
同时,政府要加强科学规划、科学决策,强化宏观调控,确保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建设相适应。积极改革教育评价体制、机制建设,引导教育科学发展,深入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规范行为,加强监管。合理投资高等教育,防止盲目性,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特别对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层次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企事业单位也要建立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薪酬制度,并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吸收各层次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过度教育的“挤兑效应”。
近年来,“招博士当中小学教师”“名校毕业卷香烟”“招护士要博士研究生”“北大博士当城管”等新闻时见报端……几乎每一个跟教育与职业相关的热点话题,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失配问题。教育失配,主要反映个人实际教育程度超过其工作岗位所需教育水平的现象,也被称为过度教育或教育错配。这种现象反映在就业现实中就是,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无法找到合适岗位,不得不接受教育水平需求较低的职业岗位。而匹配职业教育的工种,却充斥着硕博士生,很多技术工人被一种单向度的学历指标筛出了工厂流水线,这也对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进程,教育失配现象已经在劳动力市场中屡见不鲜。新近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大约35%的劳动者发生了教育失配。如让博士毕业生去当中小学教师,名校毕业生抢着上卷烟流水线打包装,招护士要博士研究生,其实就是在过度消费教育。
研究表明,过度教育的毕业生通常会遭受显著的“工资惩罚”,即相比教育水平和工作相匹配的人,工资水平较低。这种心理落差会导致员工感到“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加剧失望感和挫败感,降低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其实,教育失配不但会影响个体的教育回报和生活际遇,也会对企事业单位及国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亟须综合施策予以解决。
首先,高校应在加强实习保就业上下功夫。教育质量低下可能是过度教育的罪魁祸首。美国学者西歇尔曼认为,过度教育是为了弥补在劳动力市场中较少的工作经历。个体面临诸如能力、岗位培训和工作经验等其他人力资本欠缺时,将不得不选择过度教育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或者说选择过度教育是为了获得工作经验和岗位培训的机会,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此,要从教育制度的层面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通过加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来弥补工作经验上的不足。学校还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指导与咨询服务,以消除学生与就业市场的就业信息不对称,让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教育适度的工作。
同时,政府要加强科学规划、科学决策,强化宏观调控,确保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建设相适应。积极改革教育评价体制、机制建设,引导教育科学发展,深入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规范行为,加强监管。合理投资高等教育,防止盲目性,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特别对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层次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企事业单位也要建立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薪酬制度,并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吸收各层次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过度教育的“挤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