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趣味性小学语文课堂

□孙杨莉

字数:1518 2024-12-08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目的是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优化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遏制教育中的短视化和功利性垢病,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彻底打破陈旧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告别枯燥无味的学习,焕发教育活力,从而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一线语文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趣味性十足的课堂氛围,从教材中挖掘出更多趣味性元素,找到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构建中。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打造趣味化课堂
  多媒体以其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特点,既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要求,又契合了“双减”政策下的教学需要,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在语文学科中,应用多媒体,能够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活跃了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专注力,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将学习引入了新的境界,打造出趣味化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潮水奔涌的壮观视频,汹涌澎湃的巨浪,震天动地的潮声,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飞奔而来,孩子们被这一天下奇观深深吸引并产生兴趣。此时我因势利导直奔文章主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目睹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至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我又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描写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二、增加趣味性游戏互动,缓解学生学习疲劳
  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特别是低学段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加之有些语文知识艰涩难懂,所以要在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游戏互动,通过游戏自身的新奇性、趣味性、挑战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语文课堂,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中缓解疲劳,保持学习动力。这种方式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能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为了化解死板、严肃的课堂氛围,根据小学低年级段孩子的兴趣特点,在教学中我组织猜谜语游戏,如“幼时穿黑衣,长大披绿袍,游泳好专家,说话顶呱呱,猜猜是什么?”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猜了起来,通过谜语了解到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深化了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三、组织历史情景剧活动,畅享课堂趣味体验
  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活跃,个性十足,乐观自信,善于表达自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强。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历史情景剧活动,符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接受特征,不仅启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也实现了与新课标的接轨,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切身体验中得到学习和提高。例如,教学《将相和》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完璧归赵”三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我组织几个学生依照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按照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台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观察演员是否表现得恰如其分。实践证明,情景剧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其形式传神生动,富有情趣,既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又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了孩子们,让台上台下的学生都收获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总之,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双减”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优化和创新趣味性课堂已经是语文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趣味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优势,不断优化学生的语文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主动积极地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更容易、更快乐地接受语文,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水县西固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