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里的旧时光
□夏学军
字数:929
2024-12-11
版名:悦读
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爱看书、借书、买书,也收集旧书。所以,闲暇时我经常去旧书摊逛。
那天傍晚时分,天快黑了,我下了班拐个弯来到旧书市场,一位老者在大声吆喝:“便宜卖了,一元一本!”我闻声走了过去,在摊在地上的旧书堆里翻拣起来。老者见我挑得认真,又从身旁的箱子里掏出一摞书扔到我面前,那本《呼啸山庄》就来到了我眼前。1988年出版,定价2.5元,平装。这是一部文学名著,封面严重损毁,污渍斑斑,书页黄得像古籍,虽然品相差点但不缺页,不影响阅读,我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它是一本曾经在图书馆里“生活”过的书,内页盖有“某某水泥厂图书馆”的章。从它破旧的程度来看,我想这本书在当时一定很受欢迎,虽然受欢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珍惜。借书的人可能把它带到食堂的餐桌上看,汤汤水水滴落下来,因不是自己的书,也满不在乎;在沾满粉尘和机油的手中,互相传阅着,污渍浸染书页,在时光流逝中“包了浆”,最终与泛黄的纸张融为一体,酿成了岁月的痕迹。
我是“60后”,1980年代是我阅读的高峰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情有独钟。那时候虽然物质生活没有现在丰富,但是精神生活相对富足。一般的企业和单位都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借书和阅读完全免费,好一点的单位和企业甚至还有电影院,也是免费的。记得当时我有好几个借书证,单位的、市里图书馆的、区文化馆的,甚至还有一个个体图书社的阅读卡——只有这个是付费的。我当时的工作是三班倒,为了防止值夜班的时候犯困,值班的间隙看书成了我的提神药,往往一个夜班的功夫就看完一本书,下了班就去还书,然后再借书。
与书为伴的日子真是美好,密集的阅读也为我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是当企业经营不善纷纷倒闭,文化馆、图书馆就被挪作他用。书籍被卖到废品收购站,化成了纸浆。幸存的被小书贩论斤买走,出现在旧书摊上。如果有幸遇到珍爱它们的人,带着一身的沧桑还能重新回到“受宠”的地位,也算是有个好的归宿了。
我书架上端有几十本旧书,都是从地摊上淘来的,朋友说把它们摆在书架上不美观,不如放起来收藏好。我笑了,不置可否。当我想读书时,我希望随手就能取阅任何一本。翻看一本旧书籍,如同打开一坛陈年老酒,油墨的香气、人的气息,混杂着往昔的味道扑面而来。读着这样一本书,仿佛时光倒流,静品沉缓绵长的旧日芬芳。
那天傍晚时分,天快黑了,我下了班拐个弯来到旧书市场,一位老者在大声吆喝:“便宜卖了,一元一本!”我闻声走了过去,在摊在地上的旧书堆里翻拣起来。老者见我挑得认真,又从身旁的箱子里掏出一摞书扔到我面前,那本《呼啸山庄》就来到了我眼前。1988年出版,定价2.5元,平装。这是一部文学名著,封面严重损毁,污渍斑斑,书页黄得像古籍,虽然品相差点但不缺页,不影响阅读,我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它是一本曾经在图书馆里“生活”过的书,内页盖有“某某水泥厂图书馆”的章。从它破旧的程度来看,我想这本书在当时一定很受欢迎,虽然受欢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珍惜。借书的人可能把它带到食堂的餐桌上看,汤汤水水滴落下来,因不是自己的书,也满不在乎;在沾满粉尘和机油的手中,互相传阅着,污渍浸染书页,在时光流逝中“包了浆”,最终与泛黄的纸张融为一体,酿成了岁月的痕迹。
我是“60后”,1980年代是我阅读的高峰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情有独钟。那时候虽然物质生活没有现在丰富,但是精神生活相对富足。一般的企业和单位都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借书和阅读完全免费,好一点的单位和企业甚至还有电影院,也是免费的。记得当时我有好几个借书证,单位的、市里图书馆的、区文化馆的,甚至还有一个个体图书社的阅读卡——只有这个是付费的。我当时的工作是三班倒,为了防止值夜班的时候犯困,值班的间隙看书成了我的提神药,往往一个夜班的功夫就看完一本书,下了班就去还书,然后再借书。
与书为伴的日子真是美好,密集的阅读也为我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是当企业经营不善纷纷倒闭,文化馆、图书馆就被挪作他用。书籍被卖到废品收购站,化成了纸浆。幸存的被小书贩论斤买走,出现在旧书摊上。如果有幸遇到珍爱它们的人,带着一身的沧桑还能重新回到“受宠”的地位,也算是有个好的归宿了。
我书架上端有几十本旧书,都是从地摊上淘来的,朋友说把它们摆在书架上不美观,不如放起来收藏好。我笑了,不置可否。当我想读书时,我希望随手就能取阅任何一本。翻看一本旧书籍,如同打开一坛陈年老酒,油墨的香气、人的气息,混杂着往昔的味道扑面而来。读着这样一本书,仿佛时光倒流,静品沉缓绵长的旧日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