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花之光

□陈梦瑞

字数:1251 2024-12-11 版名:文苑
  在时光的长河里,总有一些技艺如同静谧的星辰,闪烁着不灭的光芒,穿越历史,静静地讲述着代代相传的故事。非遗手工绒花便是这样温柔的存在,它以细腻的笔触,在岁月的长卷上勾勒出了一幅幅绚烂的画面,让每一个触摸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匠心。
  第一次遇见绒花,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一张古旧的木桌上,一朵精致的绒花发簪,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是从古籍中走出的精灵,带着一丝不染尘埃的纯净与高雅,直叫我沉迷。它不同于现实中的任何花朵,没有自然的芬芳,却有着更为深邃的内涵——那是匠人心血的凝聚,也是文化传承的见证。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手工艺术繁荣昌盛的年代,看见了那些手巧的匠人,如何以一丝一缕编织出了这不朽的美丽。
  绒花,又叫“绒线花”,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甚至更早。它以蚕丝、棉线等为原料,经过染色、分丝、勾条、打尖、传花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每一朵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绒花谐音“荣华”,在过去,不仅是宫廷贵族头上的装饰,也是民间婚嫁时不可或缺的吉祥之物,寓意着幸福美满、吉祥如意。
  制作绒花的过程是一场对美的追求与致敬。首先要挑选上好的原材料,蚕丝因其光泽自然、质地柔软,成为制作绒花的首选。将整支蚕丝扒松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天,再用碱水将其煮熟,煮熟后的蚕丝称为“熟绒”,具有柔和、坚挺、不易倒毛的特点。接着,将蚕丝染色,以人红、水红、桃红等为主色调,辅以粉红、墨绿、葱绿等色,以黄色、金色点缀。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审美的追求。染色后的蚕丝,需经过精细的分丝处理,每一根都要均匀细腻,才能确保后续制作的绒花形态饱满、色彩鲜艳。然后就是“勾条”,根据产品制作需要,把各种颜色的熟绒按照一定长度和宽度分劈成绒带,将其排匀后固定在某一器物上,用猪鬃毛刷子逐条刷平、刷匀。取一根黄铜丝对折,一端捻成少许螺旋状分叉从正面夹住排匀的绒带,再将另一端合并捻成螺旋状,按照所需的 规格将熟绒剪断 ,向反方 向捻搓绞紧,再用木质搓板进一步加工成均匀滚圆的绒条,这道工序就是绒花艺人口中的“滚绒”。对圆形绒条进行修剪加工,使圆柱状的绒条变成半球体、球体、椭圆体等合适的形状,这叫“打尖”。
  紧接着就到了做造型的“传花”。匠人们用镊子将打尖过的不同色彩、规格的绒条进行造型组合,制成立体的鸟兽、鱼虫、花卉等。这一过程既需要极大的耐心,又要求极高的技艺,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然而,正是这份对完美的追求,让每一朵绒花都独一无二,充满了生命力。
  我曾尝试着亲手制作绒花,虽然技艺笨拙,但从无到有的过程还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匠人的不易与伟大。每一根丝线的缠绕,每一次指尖的触碰,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匠人的灵魂共鸣。而我仿佛也成了绒花故事中的一员,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
  非遗手工绒花如同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曾经滋养过我们灵魂的传统之美。它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精神的传递。让我们珍惜这些古老的馈赠,用心去感受和传承,让绒花在每个人的心头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