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学生16周岁前尽量远离社交媒体, 您怎么看?

字数:2909 2024-12-11 版名:声音
  近日,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了一封《关于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倡议书》,建议学生在16周岁之前,尽量远离社交媒体,不注册社交账号。这条倡议,很快就引起了大量讨论。其实就在上个月底,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参议院也投票通过一则法案,禁止该国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违反的社交媒体平台将面临最高5000万澳元的罚款。(12月4日《钱江晚报》)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现实社交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吕建
  社交媒体是中小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重要媒介和渠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中小学生不仅能学习社会交往技巧,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获得社会化的发展,其情感、人格、自我等心理品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原因,他们“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写作业的路上”,社交时空短促逼仄,社交场景乏善可陈,社交行为明显不足。社交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一头扎进社交媒体不能自拔、厕所社交流行等现象,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小学生的现实社交窘境。
  在中小学生不完全具备安全使用社交媒体能力的情况下,学校建议学生在16周岁之前,尽量远离社交媒体,不具有强制性,但表达了价值引导,体现了包容精神,释放了育人善意。
  但是,也应该看到,“建议远离”和“强制禁止”仅一步之遥,在实际操作上,禁止中小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应该会成为“大概率事件”。那么,面对中小学生的社交需求,关闭了虚拟社交窗口的同时,要敞开现实社交的那扇“窗”,丰富社交内容形式,增加社交资源供给,让他们在现实交往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基于此,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双减”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摆脱“唯分数”“唯考试”的裹挟,克服功利化、短视化办学惯性,努力构建“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新常态”。要聚焦课堂提质、作业减负、课后服务供给,矫正教育关系,优化教学手段方式,促成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课堂交流交往质量效能。要杜绝课间时间“跑冒滴漏”,精心设计学校文化和空间环境,引导学生在课间放松休息、适量活动,在游戏玩耍中开展有益社交,为后续学习“充电”“加油”。还要搭建展示平台,创设课外现实社交场景,让学生在体育比赛、艺术展演、劳动实践、科学探究、研学旅游等集体活动中增加社交机会,收获社交经验,享受社交快乐。
  广大家长要着眼成长,克服以作业为圆心陪伴孩子的惯性,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要拒做“低头族”,不做“手机控”,给孩子做好安全健康用网示范。要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参加如亲友聚会、志愿者行动、社会公益、团队球类运动及结伴旅游等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为孩子拓展社交时空,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学会沟通、融入社会,成为和谐社会的友善因子。当然,也要教育引导孩子学会信息甄别和隐私保护,“有限”使用社交媒体,逐步养成安全理性使用社交媒体的行动自觉。

  “远离”不是对待社交媒体的正确方式         □王必闩
  自从有了网络平台以来,这个话题就没有停止过。不可否认,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影响深远。
  目前的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类社交媒体以其快速、便捷等优势,第一时间提供多元信息,各取所需,这既是推送,也是学习。从某种程度上看,社交媒体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与充实,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离不开,也少不了。任何因噎废食、饮鸩止渴,均不是正确处事之道。
  换言之,作为成年人,我们已经身处风云变幻的网络信息社会,广大的青少年也同样如此,无法避免。基于此,倘若采取简单粗暴的远离方式对待诸多社交媒体,以此人为阻隔广大青少年学生与众多社交媒体的联系,不仅不合适,同时也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理论上,每一个社交媒体都期望自己的平台能够经营向好。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对纷繁复杂的诸多社交媒体充满着尊重与期盼,给予其更多的支持与关爱,而不是一味地打压、管控与约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诸多社交媒体在充分彰显自身特点与优势的同时,应毫无理由地接受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与监管,该肯定的肯定,该表扬的表扬,该整改的整改,该惩罚的惩罚,而不是一味地自我放纵。由此,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该有所作为,按章办事,严格把好网络平台申请门槛关,努力确保通过的社交媒体符合相关规定,而且运行规范有序。
  当然,凡事有破应有立。如果我们只知道某某事不能做、不该做,说不出个所以然,最终未能满足当事人相应的需求,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恰当的做法是我们在约束或控制社交媒体平台运营的同时,还应该提供其他相应的丰富多彩的学习娱乐方式,以满足广大青少年正常学习生活的需求,如活动竞赛、读书征文、外出研学、亲子互动等,只有通过更多趣味横生的活动,才会让广大青少年愿意转移注意力、接受更多更有趣的学习休闲娱乐活动。
  总而言之,对待网络社交媒体,简单粗暴式的“远离”绝对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而合理有效的做法就是科学疏通与引导,优化组合,为我所用、适可而止,以便让更多青少年选择、认可与受益。
  
  青少年远离社交媒体重在引导         □王琦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多样的社交体验,然而,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社交媒体却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青少年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沉迷于虚拟世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的倡议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学校认识到,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过早地接触和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带来一系列隐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和观点,青少年经验不足、判断力不够成熟,可能更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网络霸凌的影响。同时,社交媒体上普遍存在的碎片化信息和即时反馈机制,也可能影响青少年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不利于培养深度阅读和系统思考的习惯。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一倡议过于保守,限制了青少年的自由发展。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由并非无边界,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领域。适当的引导和限制,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况且,16岁作为一个年龄节点,并非绝对禁止,而是倡导在这一阶段前更加审慎地对待社交媒体的使用。
  此外,家长的角色也至关重要。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减少在家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同时积极监督孩子的网络行为,那么无疑将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参议院不久前也通过了类似法案,对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了限制。这一国际动态表明,保护青少年免受社交媒体不良影响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期待更多国家和地区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的这一倡议,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效应。它提醒我们,面对社交媒体的普及和青少年成长的挑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放任自流。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治的格局,才能真正保护青少年免受社交媒体的潜在危害,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