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我的青春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教师资源缺乏,像麦田还在灌浆的麦穗,青黄不接。回望那个年代,有这么一批青年,怀揣教师梦,在被“标签化”,甚或工资福利低下的境遇里,用自己的热情,站在三尺讲台,像蜡烛点亮孩子也照亮了自己的人生。
1983年,高中毕业的我来到了一个叫石婆的地方。清清池塘,水草摇曳,一条沙石小路蜿蜒着伸向校园的石拱门。就这样我走进了代课教师的行列,这段经历像醒目的路碑,矗立在我的人生旅途。
那是一个乡办初级中学。周遭水田坡地,丘陵起伏绵延,自然的色彩点染四季,不留空白。树影婆娑里,一溜溜平房,白墙红瓦,简陋但却干净齐整;黄泥巴铺就平整的操场,篮球架下奔跑的少年;乱石拌着砂浆的围墙,能看见石头好看的纹理,环抱着热闹静谧交响的校园……这一切都那么的原生美丽。
教程是跟班转的。于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我拿到手的课程表是两个班每周共十六节语文课,两节音乐,还兼任初三年级政治。
摸着石头过河,研究课本,听课做笔记。我学着自己语文老师的样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课堂板书在备课时设计好。那年我才十九岁,年轻记忆力好,那些课件便烂熟于心。
“丁零零……”第一堂课的铃声响起,我挟着课件登上讲台。班长清脆的“起立”声里,台下,同学们齐刷刷站起,紧张里显出庄重。“咚咚……”我能听出自己慌张的心跳。稳一稳神,偌大的教室静悄悄,一张张青涩的脸,明亮的眼里漾着信任,那是天使在微笑,这似乎给了我力量与鼓舞。我调整气息,让因为紧张而过快的语速慢下来,不知不觉便沉入语文教学的意境里。入与出、破与衡、环与链,师生互动……一个我想要的语文课出现了。第一堂课的槛成功迈过。
上课并没有碰到太大问题,头疼的是管饭堂的纪律。下课的铃声骤响,那些少年,带着自己的辘辘饥肠冲出教室。饭堂外的队列排得老长。逢到男老师值守,队伍有条不紊向前推进,波澜不惊。我值日时,那场面可大不一样。那些调皮的男生起着哄,推着,挤着,队列不听话地扭成了麻花。我满脸飞红,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看着我手足无措的样子,男生们越发起劲了。但到了师傅打饭的窗口却是一个个中规中矩。我知道他们是在逗我了,逗我这个同样满脸青葱的老师,是另一种亲密的方式。
门缝里会塞进一封信,稚嫩的笔迹向我诉说着同样稚嫩的思想与困惑。宿舍门外常常出现一提兜红薯,一把青菜,它们是谁不声不响地放在了那里……遇着星期天,我出门有事,说有谁愿意住我房间,台下的女学生争着举手。若干年后,201班的雪梅告诉我,说胡老师,我和爱梅好喜欢住您的房间,干净的闺房,好闻的气息。您还记得那件毛衣吗?鹅黄色的,我和爱梅忍不住穿上毛衣,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相互探问:“你看我像不像胡老师呀?”那只是件普通的毛衣,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的毛衣,却在少女的心里留存着。唯有从那个年代,一起走过来的我们才能懂。
去年春节,我接到了爱梅的邀约电话,说是301班同学回校聚会。那里有他们的青春也有我的青春,尽管那几天偶有小恙,但急切的,想再看见他们的心,让我早早就到了。站在饭店门前,我还是没来由地紧张,这紧张里挤满了喜悦,和当年的第一堂课是不一样的。包房里已是盈盈满座,他们也早早就到了。见我进来,凝神的刹那,惊喜在每一个人的眼睛里点亮。青春的脸庞因岁月的磨砺与沉淀,变得或丰满或儒雅或知性起来。似乎从这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庞里,我们都能读懂,读出彼此的故事。
席间,似回到活泼的少年,学生们一拥而上,朝着我齐齐地举起了酒杯。合影的照片似群星伴月,被热情簇拥,让幸福绕膝。
一段美好时光,一张张兴奋的脸庞,一声声问候和道别,相聚的余味被携走在各自的忙碌中。还要说,有你们真好。
1983年,高中毕业的我来到了一个叫石婆的地方。清清池塘,水草摇曳,一条沙石小路蜿蜒着伸向校园的石拱门。就这样我走进了代课教师的行列,这段经历像醒目的路碑,矗立在我的人生旅途。
那是一个乡办初级中学。周遭水田坡地,丘陵起伏绵延,自然的色彩点染四季,不留空白。树影婆娑里,一溜溜平房,白墙红瓦,简陋但却干净齐整;黄泥巴铺就平整的操场,篮球架下奔跑的少年;乱石拌着砂浆的围墙,能看见石头好看的纹理,环抱着热闹静谧交响的校园……这一切都那么的原生美丽。
教程是跟班转的。于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我拿到手的课程表是两个班每周共十六节语文课,两节音乐,还兼任初三年级政治。
摸着石头过河,研究课本,听课做笔记。我学着自己语文老师的样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课堂板书在备课时设计好。那年我才十九岁,年轻记忆力好,那些课件便烂熟于心。
“丁零零……”第一堂课的铃声响起,我挟着课件登上讲台。班长清脆的“起立”声里,台下,同学们齐刷刷站起,紧张里显出庄重。“咚咚……”我能听出自己慌张的心跳。稳一稳神,偌大的教室静悄悄,一张张青涩的脸,明亮的眼里漾着信任,那是天使在微笑,这似乎给了我力量与鼓舞。我调整气息,让因为紧张而过快的语速慢下来,不知不觉便沉入语文教学的意境里。入与出、破与衡、环与链,师生互动……一个我想要的语文课出现了。第一堂课的槛成功迈过。
上课并没有碰到太大问题,头疼的是管饭堂的纪律。下课的铃声骤响,那些少年,带着自己的辘辘饥肠冲出教室。饭堂外的队列排得老长。逢到男老师值守,队伍有条不紊向前推进,波澜不惊。我值日时,那场面可大不一样。那些调皮的男生起着哄,推着,挤着,队列不听话地扭成了麻花。我满脸飞红,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看着我手足无措的样子,男生们越发起劲了。但到了师傅打饭的窗口却是一个个中规中矩。我知道他们是在逗我了,逗我这个同样满脸青葱的老师,是另一种亲密的方式。
门缝里会塞进一封信,稚嫩的笔迹向我诉说着同样稚嫩的思想与困惑。宿舍门外常常出现一提兜红薯,一把青菜,它们是谁不声不响地放在了那里……遇着星期天,我出门有事,说有谁愿意住我房间,台下的女学生争着举手。若干年后,201班的雪梅告诉我,说胡老师,我和爱梅好喜欢住您的房间,干净的闺房,好闻的气息。您还记得那件毛衣吗?鹅黄色的,我和爱梅忍不住穿上毛衣,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相互探问:“你看我像不像胡老师呀?”那只是件普通的毛衣,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的毛衣,却在少女的心里留存着。唯有从那个年代,一起走过来的我们才能懂。
去年春节,我接到了爱梅的邀约电话,说是301班同学回校聚会。那里有他们的青春也有我的青春,尽管那几天偶有小恙,但急切的,想再看见他们的心,让我早早就到了。站在饭店门前,我还是没来由地紧张,这紧张里挤满了喜悦,和当年的第一堂课是不一样的。包房里已是盈盈满座,他们也早早就到了。见我进来,凝神的刹那,惊喜在每一个人的眼睛里点亮。青春的脸庞因岁月的磨砺与沉淀,变得或丰满或儒雅或知性起来。似乎从这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庞里,我们都能读懂,读出彼此的故事。
席间,似回到活泼的少年,学生们一拥而上,朝着我齐齐地举起了酒杯。合影的照片似群星伴月,被热情簇拥,让幸福绕膝。
一段美好时光,一张张兴奋的脸庞,一声声问候和道别,相聚的余味被携走在各自的忙碌中。还要说,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