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78亿只蜜蜂消失背后
□冯丽妃
  蜜蜂是靠光线和气味导航回家的能手,但它们也可能迷途失踪。近日,韩国4000多蜂农饲养的大约78亿只蜜蜂集体消失,造成巨额损失,引发关注。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以下简称蜜蜂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徐书法简单算了一笔账:78亿只蜜蜂,按每群蜂2万只计算,大约是40万群。如果按我国一个蜂群的蜂蜜产值1000元左右计算,韩国蜂农此次损失或达4亿元左右。
  蜜蜂缘何集体“蒸发”?危害几何?这对拥有世界上最大数量家养蜂群的中国来说有何警示?
  ◇持续“蒸发”的蜂群
  在全球范围内,类似韩国蜂群集体“蒸发”的现象并非首次。
  200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养蜂人大卫·哈肯伯格有2000群蜂遭受损失,这占到他养蜂比例的近68%。随着越来越多的养蜂人损失大量蜂群,一些人的损失率甚至达到95%以上,人们开始关注哈肯伯格提出的蜜蜂蜂群衰竭失调现象(或称蜂群崩溃失调症,CCD)。
  到2008年,美国已有35个州报道出现CCD。这种现象还波及了欧洲和亚洲,日本、印度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曾发生CCD,至今仍在持续,损失难以估计。
  “CCD有两个典型特征:一个蜂群的工蜂种群突然消失,但蜂群附近极少发现或并无死亡蜜蜂;蜂箱内留有蜂王、未成年工蜂、幼虫以及蜂蜜和花粉储备。”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朝东解释道,“显然,没有成年工蜂采集花粉、花蜜并育雏、筑巢,家养蜜蜂蜂群最终必将崩溃。”
  蜜蜂所资源昆虫保护团队研究员代平礼也表示,成年工蜂飞离后不返回蜂巢进而消失,这与家养蜜蜂与生俱来的社会性相背离,是极为异常的现象。
  “蜂群衰竭失调的影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蜜蜂所所长彭文君说,蜜蜂具有关键物种和环境指示物种双重身份,如果这一现象继续恶化,将会给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他说,从小的层面看,这会导致蜂产品的产量和养蜂人的生计受到影响。但如果长期无对应策略,将会引起授粉危机,波及农业产量,可能会导致粮食短缺。
  ◇“祸首”不止一个
  蜂群“蒸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此次韩国蜂群消失被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是否如此呢?
  多位专家表示,极端天气情况下,蜜蜂的健康及生存的确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蜜蜂是一种变温动物,最适宜生存温度为15℃~25℃。”徐书法介绍,“韩国饲养的意蜂(西方蜜蜂)个体临界温度为13℃~39℃,气温超过39℃时,除了采水之外基本不出巢活动。中蜂(中华蜜蜂)对温度的适应性要强于意蜂,个体临界温度分布是10℃~42℃。”
  他表示,某一年份如出现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对蜜蜂的生长发育以及采蜜等生产活动都会有较大影响。如长期处于极端温度条件,影响的不仅是蜜蜂,还有植物的生长、开花及种群分布等,对蜜蜂与植物长期形成的互作关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蜜蜂所资源昆虫保护团队副研究员吴艳艳也表示,气候变化导致的持续高温干旱还会影响植物,致使蜂群食物来源减少,诱发蜂群衰竭。
  不过,吴艳艳和代平礼均认为,韩国蜂群消失,气候变化可能不是唯一因素,更可能是“气候+其他干扰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比如,持续高温会导致蜜蜂停止采蜜,持续采水和扇风降温,影响食物供给和幼虫哺育,更容易滋生病虫害,导致蜂群衰竭。”吴艳艳说。
  近十余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蜂群崩溃背后的原因。由于很难获得消失工蜂的样本,至今尚未有确切结论。不过,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这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即所谓的“综合征”。
  多位专家表示,蜜蜂CCD背后有自然因素,如蜂螨、真菌和病毒等各种寄生虫和病原体的入侵;也有人为因素,如化学农药、劣质饲料、工业污染、对蜜蜂栖息地的破坏,以及手机通信设施的增加对蜜蜂导航能力的潜在干扰等。
  我国长期对蜂群健康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蜜蜂CCD相对较少。
  究其原因,吴艳艳认为,这与养殖模式是否粗放不无关系。国外的养蜂模式经常是几周不检查蜂群,容易导致蜜蜂出现问题后飞逃;而中国蜂农通常天天检查,勤于照料,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合理应对。
  尽管如此,专家认为,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应更多关注蜜蜂健康。
  “对于极端气候的负面影响,家养蜜蜂可以通过在不同气候带、不同地点之间转运来消除或减少影响。但野生蜜蜂繁殖和采蜜将遇到更大的挑战,互作关系比较特殊化的植物和蜜蜂种群可能崩溃、濒危,甚至消失。”朱朝东说。
  他介绍,最新研究表明,全球已知有20555个野生蜜蜂类昆虫物种(预计还有1万种有待发现),我国目前已知野生蜜蜂有1372种。它们和家养蜜蜂一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传粉服务功能。然而,相关监测表明,野生蜜蜂物种数量存在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环境变化、杀虫剂和除草剂过度使用以及蜜粉源植物短缺等。
  “蜜蜂类昆虫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1.5亿年,比人类存在的时间长得多。全球蜂群的衰退,最终还是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我们要关注蜜蜂本身的健康,人类活动要给昆虫留一线生机。”彭文君说。
   ◇关注农业变革的动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数量的养殖蜂群。有关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家养蜜蜂蜂群总数已达到920万群,占世界蜂群总数的13%。据介绍,当前我国以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结合的现代化养蜂模式正在逐步推广。
  对于气候变化给植物—蜜蜂互作关系带来的影响,朱朝东建议,逐步建立较为稳定、具有专业知识的蜜蜂产业管理及蜜蜂检疫技术队伍;重视蜜源基地建设和蜜源植物的保护,根据蜜源植物的花期衔接情况,有计划地栽植适合当地条件的植物;推进全国蜜蜂种质资源普查,强化蜜蜂遗传资源保护;从国家层面建立育种团队,进行中蜂的抗病品系选育,从根本上提高抗病力。
  朱朝东希望,在重大工程实施的环境评估工作中,开展蜜蜂友好性和生态价值评估。“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科学配置并种植的各类本土花卉草木,可以为蜜蜂提供栖息地和蜜粉源。通过日常监测,我们已经发现蜜蜂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在逐年增加。”他还建议,加大传粉昆虫特别是蜜蜂科学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参与意识。
  “蜜蜂是生态友好型昆虫,蜜蜂养殖也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徐书法说,保护蜜蜂,还要提高蜜蜂福利,不能对蜜蜂过度使役,尤其不能不科学地饲养。“把蜜蜂采来的蜜、蜂王浆等取走,取而代之的是用糖水来饲喂蜜蜂,导致蜜蜂营养不良,健康恶化。加之环境恶劣,蜜蜂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他说。
  在彭文君看来,蜜蜂本身是生产资料,是农业变革的动力,不能仅仅关注蜂蜜产业,而忽视蜜蜂授粉在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生态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蜂蜜产值每年500亿元,授粉价值则超过它的100倍。”彭文君说,以北京密云为例,蜜蜂养殖产业每年收入为3亿元左右。同时,通过蜜蜂这个“小昆虫载体”,可以看到周围植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当地作为生态涵养地满足北京用水安全需求,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态资源价值化”。
  下一步,他希望推广利用蜜蜂实现集约化农业授粉以及设施农业授粉的理念。“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采用农药化肥实现5%增产已很难得。如果用蜜蜂做好授粉,产量不只会增加5%,还可以一举多得,保障粮食安全,服务生态保护,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彭文君说。
  (据《中国科学报》有删节)

报社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 710003 陕西教育报刊 版权所有 陕ICP备08105011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